吳式太極拳歷史及特點
太極拳弘揚者楊露蟬身懷絕技,在鴉片戰爭 (1840年)之後來到京城, 才使太極拳遐邇於世,振發興旺起來。楊露蟬在神機營教拳傳藝, 其中有三位滿族人萬春、凌山、全佑學習最佳。後奉楊之命拜在其次子楊班侯門下。可惜萬春、凌山無傳之人。由全佑開創太極拳師徒傳遞之例。
第一代鼻祖 (1880-1902)
全佑 (1834-1902) 滿族正白旗人。老姓吳福氏, 號保亭。
當年他在京師神機營當差時從學於“太極神拳楊無敵”楊露蟬。他學拳篤實, 事師最孝,有時勝於親子。露蟬感其誠, 傾囊相教, 故得其臻。再拜班侯為師,得其傳授。所以全佑能兼得楊氏父子之所長名噪京師。
全佑傳人有:王茂齋、其子吳鑒泉、郭松亭、夏公甫、常遠亭、齊閣臣等人。
第二代奠基建業人(1902-1942)
一、愛紳, 字鑒泉(1870-1942),民國後隨漢俗以老姓的第一音 "吳"為姓,世人皆稱為 "吳鑒泉"。青少年時即有極深厚的武術功底,家傳太極拳更是了得,其父逝世後,與師兄王茂斋、師弟郭松亭三人同心合力,刻苦切磋,研究技術、理法、突飛猛進,升華至善,臻其深奧,登峰造巔。
吳鑒泉拳式循規蹈矩,鬆靜自然,獨具柔化之妙。架式小巧細緻,在開展中求緊湊, 在緊湊中自具舒展,原被稱為“小架式”。鑒泉先師之推手以善化為基端正嚴密, 細膩綿綿,沾隨一體,守靜運化,功深德高,堪為太極宗師。傳人有: 長子公儀、次子公藻、長女英華和長女婿馬岳梁、次女俊華、次女婿李立蓀及張達泉、趙壽村、徐致一、葛馨吾、褚民誼、王志群、吳桐和吳圖南等人
二、王茂齋(1862-1940),山東掖縣人。少時在北京有幸從學於全佑。王生性忠厚老實, 為人熱心助人。在師兄弟中居長,用功最甚,人一已十。他功務扎實穩固, 身手非凡。自從吳鑒泉、楊澄甫南下以後, 留在北平傳拳, 受業眾多人才輩出, 成為北方吳式太極拳掌門人,故有 "南吳北王"之稱。弟子門人遍及北平(今北京)、山東、東北各地。至今在京宗於吳式拳者皆其後傳之人,形成強大之體系。傳人有: 彭廣義(仁軒)、趙鐵庵、楊禹廷、李子固、修丕勛、王子英、王曆生、劉光斗、曹幼甫、陳子和、王步曾、董煥堂、易仲賢、張繼芝、李文杰、文朗清、吳季康等。
第三代掌門人楊禹廷宗師的業績(1940-1982)
楊禹廷(1886-1982)享年96歲。祖居北京,九歲習武。先後拜師周相臣、趙月山、田鳳雲、高克興(子明)等名師學武, 未冠即馳名武林。將近民國又拜太極大家王茂齋為師, 專攻太極拳, 從此他即終身不二業。四十年代初, 王茂齋、吳鑒泉去世後, 吳公儀在外國。因此,他更是專心致志,肩負起弘揚吳式太極拳之重任,他用70多年的人生歷程, 嘔心瀝血地從事太極拳的修煉, 教學和研究工作, 直至逝世前一日。他創造了太極拳教齡之最長和有記載的太極拳老拳師的高壽記錄。受教之眾, 數以萬計。親傳弟子有: 趙安祥、王培生、吳連禎、陳文艾、龔樹慶、李德賢、沈家立、馬漢清、馮士英、戴玉三、王光宇、李秉慈、張福有、辛國華、周忠樞、李經梧、王輝璞、孫楓秋、鄭時敏、李植林、王松年、石蘭田、馬月卿、趙任情、李福壽、劉馨齋、王書功、鄭治濤、邵瑟安、翁福麒、劉吉仁、楊家棟、楊家梁。
現將楊禹廷的事跡和楊禹廷太極拳的優點列後:
(一) 發奮圖強,學以求真,尊師愛友,崇高武德。
業精於勤是他的座右銘,勤學苦練是他的行動。無論在哪位老師門下都是認真學習,求理穷思,聽從教導,事師最孝。在武林中口不傷人,手不傷人,不逞強凌弱,不欺壓善良。他經常告誡弟子們說:“練武的人首先要講武德, 武德是我們的天職和本份。德為技本;德高技榮,這樣才能正確地繼承和發揚我們民俗的武術”!
(二) 治學嚴謹,技藝精湛,勇攀太極巔峰。
無論對何種拳術,他在學、練、教、研諸方面都有獨到之處。每一動作,每一姿勢都求真穷理, 選優至善。在繼承先輩的基礎上通過修煉的實踐,教學的提高和理法上“穎、妙、神”的研悟,并結合人體機能,功能而改進了太極拳勢結構與動作方法, 使之逐步走上科學化、規範化、合理化的道路。在拳法的創新有:
1.制定“八方線”以此確定步法、身法、眼法、手法,使拳式動作有規矩方圓可循。
2.將83式太極拳分解為326動,每式都是以“奇偶數”動作組成。把複雜難作的拳式化為開合的單動, 以合於陰陽變化和運動生理, 呼吸自然和內外相合。
3. 以練拳者的肢體為尺寸, 以五行八卦為方向角度, 進退屈伸為布局范團, 結合肌體的本能, 設計出標準合理動作路線。
4. 特別強調軀體鬆靜和用意念在肢體的某處引領及運動過程中如何轉換, 到達時在何處顯現, 眼、神恰當密切地配合動作, 使形體與神意高度和諧, 內外統一, 身心雙修。
(三) 以畢生精力, 全部心血和所有智慧, 精雕細鏤地形成自己拳術姿勢、動作、理法的獨特優點:
1. 中正安舒。身體的中軸線、重心保持垂直在步法組成最大的支撐面積內最佳位置上, 得機得勢而穩固。
2. 員垠廣闊。 步法合理, 單腿承重進退幅度大。放鬆舒展可控的范團最寬最遠而不失重。
3.端莊平穩。四平八穩而適中,吞吐變轉而端直。意念應上觸九天,下凝大地, 不離寰中。
4.鬆靜自然。不僵不硬,不萎不疲,鬆得乾淨。動作時不使自身對面機加諸用力。
5.純以意行。練拳時依靠大腦和心理高度控制指揮,一動一靜都是意念變化產生的結果。
6. 精細巧妙, 屈伸旋轉上下左右的尺寸和角度精確縝密, 動作變化協調一致。
7. 心神體合。心之思、心之想、心之悠等一切內在因素,都投入融化於鬆凈的動作之中。
8. 以意導體。“以意導體,以體導氣,以氣運身”。呼吸深長,自然順隨,氣感可從經絡運行。
9. 內外合一。一舉動應由外及內再從內返外,達到內外相合。無外則無內, 息息相通。
10.返璞歸真。返璞者還原也,歸真者除偽也。所謂肌體各部位器官組織的自然機能,使大腦可控的軀體各處都靈活自如,隨心所欲,意動即至,觸之則返璞歸真, 就是消除後天形成的習慣動作,恢復能黏走變化無往不利,以達到舍已從人之境地。